人类社会加速迈入数智时代,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支撑,正在迎来机遇与挑战相互交织的全方位数智化变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要推进教育数字化。2024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强调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这深刻揭示了教育数字化的关键作用,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引。高等教育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龙头,迫切需要应数智时代之需,加速推进人才培养路径创新,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奋力书写“强国建设、教育何为”的时代答卷,为更好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应对国际发展变局提供强劲人才支撑。强化数智时代人才培养是应对国际复杂变局的必然选择,也是深度融入技术及产业变革的时代要求。当前,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向纵深推进,数智技术加速突破应用,正在深刻影响要素资源配置、经济结构调整以及生产生活方式,已经成为推动全球竞争格局重塑的关键力量,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与挑战。人才是第一生产力,构建积极响应数智技术发展以及深度契合数智时代需求的高质量人才自主培养体系,有利于为我国更好地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抢占全球科技竞争与产业发展制高点、赢得更多战略主动权与发展空间注入更强人才力量。强化数智时代人才培养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紧迫任务,也是面向未来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战略举措。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数智技术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与新质生产力的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紧密契合,已经成为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崛起的强大动力源。加快数智时代人才培养不仅是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突破产业转型瓶颈的关键所在,更是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双向赋能的重要抓手,有利于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对于提升国家竞争力以及加快强国建设具有深远意义。强化数智时代人才培养是助力教育强国建设的有效路径,也是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数智技术深刻影响着教育理念、资源、模式与环境等多重变革,已经成为推动教育领域系统性重塑和整体性重构的关键引擎。通过深化数智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发展,可以有效破解传统教育难题困局,不断拓展教育教学创新空间,为建设人才自主培养体系开辟新路径、为全面提升人才竞争力注入新动能,这将有利于更好地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为奋力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教育率先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数智技术为人才培养体系重塑提供了基础支撑。以“数字化+智能化”有机融合为核心的数智技术加速融入教育领域,正在以“教与学”双重影响塑造着教育的新形态与新范式。依托众多智能化平台、工具及资源的广泛开发应用,结合大数据分析与机器学习算法等功能,数智技术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通过构建更加开放、普及、互动和沉浸式的教育环境,“师生互动”传统模式逐步转变为“人机交互与师生互动”新兴模式,推动远程教学和在线教学成为现实、育人方式变得更加灵活、师生关系趋向更加平等、学生个性化学习与科研需求得到更好满足,以数智技术为支撑、以学生为中心的一系列教育模式变革正在向纵深推进。数智技术为人才培养优化升级提供了创新空间。人类科技迅猛发展,从信息化技术、数字化技术到智能化技术逐渐广泛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向复杂任务挑战、多维边界拓展、应用场景创新等方向持续演进,已经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突破性技术力量,为人才培养优化升级提供了广阔的创新可能性。从需求侧看,世界各国人工智能发展迅猛且竞争激烈,数智时代人才需求呈现快速迭代、跨界复合等特点,对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提出了迫切要求。从供给侧看,数智技术快速发展将不断拓展人才培养体系边界,为优化人才前瞻布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竞争力带来可观的潜力空间。数智时代对教育教学生态变革提出了全新挑战。数智技术在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复杂性问题,使传统人才培养模式难以满足智能时代发展需求。若教学体系无法及时应对数智时代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育人方式、学科布局等多重挑战,那么人力资源供需错配问题将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准确把握数智时代人才成长规律,加快推进人才培养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培养具备更高信息素养、跨学科知识和解决复杂性问题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增强综合实力、打造战略引领力量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数智时代对智慧校园基础设施提出了全新要求。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正稳步实施,智慧校园已经成为教育数字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与核心阵地。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及基础设施建设构成了数智时代人才培养体系不可或缺的发展基础和支撑要素。校园基础设施迫切需要在改善智慧教学环境、推进网络升级改造、构建数据融合体系、完善应用系统建设等方面聚焦发力,以数智化技术推动教学资源优化配置、教育教学方式转型升级以及教育教学管理高效便捷,以推动智慧校园建设为实现个性化教与学、线上教与学、智能化教与学等提供有效保障,为推动数智化时代教育教学体系深层次与根本性变革奠定坚实基础。面对数智化革命给高等教育发展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面向党和国家对教育数字化建设提出的新部署新要求,南开大学坚持胸怀“国之大者”、高位统筹“战略战术”、全面树立“开放思维”,以实施人工智能赋能人才培养行动计划为契机,聚力推进数智时代人才培养创新的南开实践。这不仅是南开大学积极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升级的有效路径,也是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的重大举措,更是面向国家战略急需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应时、应需、应势之举。一是坚持以数智引领为重要基点,着力优化学科专业新布局。不断健全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成立人工智能学院、密码与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增设网络空间安全、数字经济、密码、智能科学与技术、数智社会与新闻传播等一级学科,建设智能医学工程、网络与新媒体、数据科学等具有发展潜力的专业,打造数字经济交叉科学中心、智能传感交叉科学中心等平台,中国工程院与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建的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也落户南开大学,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智时代新动能与南开大学学科专业建设加速融合。积极构建“南开卓越公能人才培养体系”,着力加强金融、经济、管理、医学等学科与人工智能的交叉融合,新增智能金融、商业数据分析与决策、数据智能与社会政策分析、智能医学工程等一批跨学院跨学科的微专业,进一步拓展了学科交叉融合的深度与广度,为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提供了新支撑。二是坚持以数智赋能为战略牵引,着力构筑人才培养新生态。准确把握数智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推动以数智赋能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创新人才培养范式、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坚持“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理念,启动集180余门人工智能课程于一体的人工智能赋能人才培养行动计划,创新从“通识基础”到“专业进阶”再到“多元拓展”的渐进式培养模式,打造“人工智能+微专业”“人工智能+高阶课程”等项目,构建多层次、立体化、全覆盖的人工智能教育体系。大力推进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建设,为4000余名本科新生开设人工智能通识必修课,最大程度实现“在南开,人人都学AI,人人都用AI”的目标。深度参与天津市人工智能通识示范课程建设,上线慕课资源已被全国百余所高校选用,助力增强学生利用人工智能解决专业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全面提升学生人工智能素养。2024年4月,南开大学师生代表在梨园共话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的建设与期待。
三是坚持以数智融合为核心主线,着力深化拓展产教研融合新边界。持续以高度开放和包容的思维统筹行业领军企业、高水平院校以及科研院所等多方育人资源,深入推进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平台、人才培养联盟以及实践创新载体等建设。与华为公司积极开展合作,基于南开大学-华为“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项目,共同建设了第一期30余门合作课程,并已启动第二期96门合作课程的开发工作。携手火山引擎合作共建高校数字化创新中心,开展数字校园和智慧教育研究、推进人才联合培养项目、建设实习实训和研究基地,融合学校教育信息化场景共同打造产业应用驱动、教学科研互动、产业回馈教育的产教研融合新模式。与百度公司达成战略合作,面向全校开设基于百度飞桨平台的人工智能基础课程。“理论与实践”“校内与校外”“技术与应用”相融合的多元式赋能培养模式在南开大学逐步形成。四是坚持以数智驱动为创新引擎,着力打造智慧校园建设新典范。依托行业头部领军企业技术力量,深入推进智慧校园建设行动计划,协同研发大模型应用开发平台,构建校园人工智能融合门户,打造融合大模型能力的智慧校园。首期建设的数字化基座已经开始试运行,一系列数字化基础设施和“AI+教育”场景化应用推动教育教学体系重构,其成效正在逐渐显现,为个性化开展教学科研及校园治理等提供了有力支撑。推进建设集1个“慧学空间”、1个“视频中台”和“智慧课堂”“课程资源中心”“在线巡课系统”“AI科教云”4个应用系统于一体的线上教学平台,为一体化混合式教学、教学资源沉淀、教学质量监控以及编程技术实践提供坚实保障,“数字南开”智慧校园建设呈现“提速升档”的显著态势。当前,人工智能进入加速发展期,新突破、新技术、新应用快速涌现迭代。南开大学将主动拥抱技术变革,力求做到以智助学、以智助教、以智助管、以智助研,为数智时代人才培养提供有效的“南开路径”、展现生动的“南开实践”,为加快推动教育强国建设、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中国网信》2025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