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理工大学发展规划办公室·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教育思想大讨论】眭依凡 张川霞 何志伟 | 高等教育强国建设: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使命与责任
发布时间 :2024-01-27      浏览:112


图片

高等教育强国建设: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使命与责任

眭依凡,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张川霞,浙江大学讲师,博士生
何志伟,浙江工业大学讲师,教育学博士



摘  要:高等教育之于现代化强国建设具有决定性,高等教育强国因此必须率先并推进现代化强国建设。高等教育无论作为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还是旨在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的活动,都必须在理性引领下与时俱进,这就赋予了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不可推卸的使命与责任。论文在对高等教育强国概念予以定性、定量解读的基础上,从服务国家战略发展需要及应对科技革命挑战及世界地缘政治巨变的需要三方面,讨论了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时代紧迫性。从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两方面归纳了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之于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了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既要回答建设需要的理性认识与基本规律等共性问题,又要回答中国特色、服务国家战略及实践路径等个性问题,以及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进程中与时俱进的时代性与本土基础上的国际化等理论与实践问题。高等教育理论刊物作为集中发表高等教育理论研究成果的主要载体,不仅负有反映高等教育理论研究成果的基本职能,还必须发挥引领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尤其是引领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理论研究的积极作用。基于引领高等教育强国理论研究的需要,论文提出了包括体现高等教育强国建设顶层设计的价值取向研究,体现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理论领域的重大主题研究以及体现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实践需要的具体选题研究之高等教育强国理论研究框架。

关键词:高等教育强国高等教育理论;高等教育理论刊物



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五大强国,这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我国发展总目标。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由于高等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对国家及社会的发展进步不仅具有引领性、动力性,而且更具直接性、决定性,因此,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目标的率先达成尤为紧迫。举目当今世界,凡现代化强国无不是科技强国,而科技强国无不是人才强国的产物,人才强国又无不成就于高等教育强国。在科技已经成为首要生产力亦即国家核心竞争力的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的国家性、民族性愈加突出。换言之,高等教育强盛之于国家强盛、民族盛衰具有不容置疑的决定性。缺失对高等教育及其强国意义的理性认识和价值判断并率先致力于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行动,我们就难以建成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由于具有近现代普遍意义的、无论作为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还是推进国家发展进步的社会活动的高等教育及其承担者高等学校,已经有近千年的发展历程,并成熟为必须在理性引领下按其规律进行宏观治理及办学治校育人知识创新的国家事业和学术组织。基于此,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与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及反映高等教育理论研究成果的高等教育学术刊物自然就有了逻辑上的高度相关性。本文旨在讨论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之于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使命与责任,以及高等教育理论刊物之于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理论研究的引领性。

一、高等教育强国概念解读

阐明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之于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性,高等教育强国概念的内涵及外延必须先行明确,此即高等教育强国概念解读的必要性。关于高等教育强国概念通常有两种解读:其一,通过高等教育强国。在这里“强国”是个动词,类似于高等教育救国等,强调的是高等教育之于国家强盛和民族进步的推动作用,以及体现高等教育兴则国家兴、高等教育强则国家强的驱动力价值;其二,高等教育的强国。在这里“强国”做名词解,类似于经济强国等,强调国家高等教育的现实情况,是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最高水平及其综合实力最强状态的反映。本文讨论后者。基于对高等教育强国的上述理解及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需要,我们可以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对高等教育强国予以解读。

关于高等教育强国的定性解读,笔者早在《高等教育强国:大学的使命与责任》一文就做出如下判断:其一,由于所谓强国、弱国不仅是个历史比较的概念,更是国际比较的概念,缺乏跨时空的比较就无所谓强和弱,也难以判断谁强谁弱。高等教育无论是作为决定国家竞争力体现的事业还是旨在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并基于此服务及推动国家发展进步的社会活动均极具开放性,故高等教育强国及其建设必须以国际高等教育作为比较参照系。其二,高等教育强国绝非仅是一个高等教育数量规模及其速度发展的概念,更是一个高等教育高水平、高质量的概念。诚然,就高等教育数量规模及发展速度而论,我国高等教育已有不少指标处在世界的前端。如我国已建成世界最大规模高等教育体系,在学总人数超过4 430万人;一批大学和一大批学科已经跻身世界前列,中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进入世界第一方阵;慕课数量和应用规模世界第一;创新创业教育领跑世界然而,上述指标仅表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效显著,但不等于我们已是高等教育强国,所以2035年才是我们追求建成高等教育强国的理想和目标。其三,高等教育强国不只是高教系统内部条件优越的概念,还是注重强调为国家、社会及人类命运共同体在高新知识和高新技术领域作出重大贡献的概念。就我国而言,高等教育或高校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可或缺的主力军,必须在服务国家战略的强大使命责任的驱使下,自觉、主动、积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并充分发挥高端专业人才及高新科技资源集中的优势,为攻克我国高新科技薄弱领域、提升我国高新科技竞争力起到领跑的作用。此外,必须强调的是,高等教育强国并非一个空泛的概念,否则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就失之可操作性。它至少包括如图1所示的具体实践要素:高等教育普及化、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高等教育国际化、高等教育智能化、高等教育学习化社会、高等教育高投入等。

图片

图1 高等教育强国要素

由于高等教育强国必须具有事实基础即数据的支撑,因此关于高等教育强国的定量描述亦十分重要。基于人才培养及知识生产是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国际社会通常把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及原创性知识创新视为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判据。比如,诺贝尔科学奖不仅是世界知识创新成果最高水平的反映,而且为改变人类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甚至引领科技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为此,国际社会自然把诺贝尔科学奖及其获得者培养的多寡,视为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依据。据来自鸥维数据截至2023年底的统计,自1901年诺贝尔奖创设以来,美、英、德三国获诺贝尔科学奖数量最多。这些诺贝尔科学奖获奖大国自然被国际社会公认为高等教育强国,而就各行各业精英人才培养及原创性知识贡献而言,事实亦如此。

为了考察国际通用的定量描述高等教育强弱的依据,我请自己指导的从美国大学毕业回来的博士后许超,通过有关学术资源平台搜集了三种具有代表性的高等教育强国指标体系如下:表1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高等教育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它由“资源”(包括因社会经济原因导致的入学机会差异、高等教育投入占GDP比重等15个二级指标)、“教育”(包括年新增本科学位获得者人数、因社会经济原因导致的入学机会差异等15个二级指标)和“研究与高等教育参与程度”(包括每1 000人中学术研究人员的人数、博士学位拥有者占总人口的比重等15个二级指标)等三个一级指标共45个二级指标构成。表2 为英国《QS高等教育系统实力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由“体系实力”“入学机会”“旗舰院校”和“经济背景”四个指标构成,排名囊括了全世界高等教育体系最强的国家。表3为中国人民大学专门研制的《高等教育强国指数》,由3个一级指标即“世界学术中心度指数”“世界科技中心度指数”“世界人才中心度指数”和9个二级指标构成。上述指标体系在定量评价高等教育强国方面各有侧重,无孰优孰劣之别。限于篇幅,本文不予详细介绍和评论。

表1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高等教育系统评价指标体系

图片
表2  QS高等教育系统实力指标体系
图片

表3  中国人民大学高等教育强国指数

图片

概而言之,无论定性解读还是定量描述,高等教育强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该国之高等教育必须为改变人类社会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及引领科技革命做出积极贡献;其二,该国之高等教育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及高新知识和高新技术创新方面具有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并为本国经济和科技强盛做出积极贡献。换言之,最终衡量高等教育强国的标准是高新知识生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竞争力和贡献度。

二、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时代紧迫性

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之所以成为国家的战略选择和实践行动,这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并据此推动国家和社会发展进步的本质属性及其必须与时俱进的特征使然。为此,关于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时代紧迫性,可以从服务国家战略发展需要、应对科技革命挑战及世界地缘政治巨变的需要等方面加以讨论。

(一)服务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

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引领和推动作用,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进入知识经济社会尤其是智能化时代以来,国与国的激烈竞争越来越演变为高等教育的竞争。据此,加速教育强国尤其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成为我国战略发展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就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又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中特别强调“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由此足以说明,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之于国家竞争实力尤其科技竞争实力提升的重要性。笔者早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从事访问研究时就发现:美国作为世界强国,如果没有高水平的高等教育支撑,它就不再有人才优势,继而就不再有科技优势,没有科技优势的美国就不再有经济优势,最后必将失去其现代化强国优势。美国加州的经济实力曾经一度排在世界第五位,其原因就是诸如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理工学院等一批世界著名大学所培养之创新人才和所创造之高新知识与技术支撑的结果。举目世界,凡高等教育落后的国家即便资源丰足而极其富有,也绝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强国。虽然我国的“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新能源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取得重大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但是,我国依然面临诸如“推进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等不少问题。而这些被西方集团卡脖子的科技瓶颈的突破及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必须依赖也只能依赖高水平的高等教育来解决。基于此,我们必须通过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以根本摆脱西方敌对势力的科技打压,加速提升国家的竞争实力,从而掌握自我整体发展的主动权。

(二)应对科技革命挑战的需要

超乎人类想象力高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引领了新科技革命时代的到来,并由此导致了高等教育生产力属性的日益增强。其实,进入21世纪以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亦即世界经济的知识属性愈加凸显。世界经济从产业结构形态到生产方式几近颠覆传统的惊人发展无不是高新知识及其物化生产力支撑的结果,而归根结底是以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为使命责任的高等教育及实施高等教育的机构(大学)支撑的结果。人类文明发展史已经证明了,世界科技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两者间的逻辑,即高等教育强则国强。从16世纪以来世界科学活动中心的演进和更替规律来看,凡世界强国都经历了率先成为世界高等教育中心亦即高等教育强国,而后世界科技中心亦即世界科技强国,继而为世界强国亦即现代化强国的发展历程。因为,只有成为世界高等教育中心才能培养出各行各业具有创造力的精英人才,进而不断创造出高新知识与技术,从而促进社会产生力的发展,带来国家的强盛。毋庸置疑,科技革命时代的高等教育已由早期的社会边缘进入了社会中心,由“象牙塔”到“社会服务站”再到“发动机”,人们对高等教育的新定位已经上升为“世界发展的动力之源”。当人类社会越来越依赖于且受控于高新知识及其物化成果高新技术时,高等教育及其实施机构大学与人类社会的联系就会愈加紧密,其对人类的思维方式及生存方式和生产方式的改变力量就会愈加强大,进而高等教育作为推动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的基础性、动力性价值地位就愈重要。由此可见,惟有通过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我们才能适应科技革命带来的诸多挑战,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知识经济及智能化时代立于不败之地。

(三)应对世界地缘政治巨变的需要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其中世界地缘政治巨变引发国家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的利益关系更加复杂,各国为维护自身利益难以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从而导致国际竞争不断加剧。其中最为典型者就是以美国为首的霸权主义国家阵营为维护自己世界霸权的单边利益,大肆破坏世界各国经几十年和平发展起来的,以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科技文明共享等为特征的,政治上互信及经济上互惠的和谐发展关系。其突出表现就是这些霸权主义国家频频在经贸、科技、人文、金融等领域人为制造“天堑”,利用恶劣手段对我国高新知识和高新技术的创新发展进行打压,甚至联合其他利益相关者布局“技术联盟”,筑造先进技术领域的“小院高墙”,试图阻止我国的科技进步。这些所谓“天堑”“技术联盟”“小院高墙”背后的价值逻辑就是高新知识和高新技术已经成为一种支配甚至决定国际影响的权力。笔者早年曾依据未来学家的学术思想,提出现代人类社会的权力体系是一个由政府权力、财富权力及知识权力并存的多元权力体系的观点,其中特别强调知识权力对政府权力及财富权力行使的方向及质量极具引领性甚至决定性,而且知识权力兼具建设性与破坏性。由于高等教育及其实施机构高校是高新知识及其物化成果高新技术的主要创造者贡献者,由此决定了高等教育及其大学之于知识具有很大程度上的垄断性,亦即它们是知识权力的主要垄断者。利用知识权力造福人类社会还是损害人类社会,最大的力量均可能来自高等教育及其实施者大学,尤其在知识权力日益增大的现代社会尤其未来世界,由此决定了高等教育高度理性履行使命、担当责任的日益重要。在全球化遭到少数霸权利益集团肆意破坏,逆全球化甚至反全球化危机四伏的世界百年未见之大变局的时期,我国只有致力于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才能掌握足够的知识权力并据此获得影响国际社会的话语权,从而为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发挥好中国的作用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基于高等教育强国建设需要的高等教育理论研究

在明晰高等教育强国概念及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时代背景之后,对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之于高等教育强国建设重要性及其与高等教育理论刊物的关系加以讨论,有利于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及高等教育理论刊物自觉针对高等教育强国建设需要,发挥高等教育理论引领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积极作用。

(一)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之于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性

关于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之于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性,可以从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逻辑和高等教育强国的实践逻辑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首先,基于高等教育发展历史逻辑的考察,不难获得如下结论:高等教育无论是作为国家不可或缺的事业还是作为旨在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并据此服务和推动社会进步的特殊社会活动,已经是必须按其自身规律发展的理性存在。众所周知,人类文明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理性引领社会发展及其事业进步,一项事业或一个组织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在于它是需要理论指导的事业或组织。尽管我们并不能肯定具有近现代意义内在规定性的高等教育及其实施者——大学在其创生初期是否就是理性的产物,但历经近千年的发展演进,高等教育及大学之所以能够从一个早期靠依存于社会的产物,逐渐演进成为系统外部功能日益强大、系统内部组织日益成熟并被社会高度依赖的支撑力量。一个不容置疑的历史逻辑在于,现代社会的每个历史发展阶段均为高等教育理性引领的结果。由此决定了高等教育无论作为一项国家事业还是社会组织活动,都必须在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理性引领下生存和发展。

其次,基于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实践逻辑考察,我们不难发现:由于高等教育并非一个空泛的概念,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是一项高度复杂的既涉及高等教育宏观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又涉及以实施高等教育为己任的大学组织自身高质量发展的系统工程。前者涉及国家及各级政府如何在制度供给及资源供给方面为承担高等教育强国使命责任的大学系统创造更好的制度环境及提供更多的资源支撑问题,后者则涉及大学如何通过内涵式发展以提升办学、治校、育人、知识创新及社会服务的效率问题。尤其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经济双循环发展日益重要的时空背景下,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更加凸显其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由此决定了探索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规律并以此引领和加速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实践进程中,我们没有时间试错,更不能走弯路。正因为高等教育理论对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之重要,政府主管部门及高教理论界均予以高度重视。利用知网平台我们以“高等教育强国”为主题词进行检索(检索截止时间为2023-12-31),发现相关文献近2 000篇,仅2023年就有190余篇,这说明高教理论界对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理论研究之重要性已经引起了足够重视。

基于前期对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之理论研究的重要性认识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发展趋势预判,笔者认为:旨在探讨高等教育强国的价值及其规律,旨在反映高等教育强国的指标研究,旨在致力于既基于国情又能有效促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行动研究,旨在保障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措施诸如法制、经济、社会文化环境营造等的研究,旨在适应国际高等教育环境巨变的诸如由地缘政治冲突带来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受阻、以人工智能引领的科技革命冲击等影响的研究等,均为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不能忽视的理论研究要件。概言之,高等教育强国及其理论研究既要回答关于高等教育强国及其建设的理性认识与基本规律等共性问题,又要回答关于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中国特色、服务国家战略及实践路径等个性问题,还必须回答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进程中与时俱进的时代性与本土基础上的国际化等问题。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是一项需要理论研究引领的复杂系统工程,而这正是高等教育理论尤其是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理论研究的使命与责任。

(二)高等教育理论刊物引领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理论研究之选题

高等教育理论刊物是集中发表高等教育理论研究成果的主要载体,它不仅具有反映高等教育理论研究成果的基本功能,还有通过引领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继而引领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积极作用。高等教育理论刊物之于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理论研究及促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性由此决定。关于高等教育理论刊物如何引领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理论研究,笔者结合自己围绕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相关议题进行系列研究的体会,讨论如下两个问题。

1.高等教育理论刊物必须自觉于高等教育强国理论体系建设的责任担当

作为社会需要的产物和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高等教育发生和发展的逻辑起点可以归纳为:其一,探索和传播高深学问需要的学术逻辑;其二,引领推动社会发展需要的现实逻辑。学术逻辑规定了高等教育之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的核心使命,现实逻辑则规定了高等教育必须利用知识集中生产及其传播的优势服务国家发展进步的社会职能。根据上述逻辑可以发现,高等教育既有必须遵循其自身规律培养人才及知识创新的学术性亦即统一性,又有必须为国家发展进步服务的民族性亦即多样性。高等教育无论是作为受社会诸多复杂因素影响的国家治理体系之存在,还是以实施高等教育为目的的且既需要自主又需要自律的复杂学术组织生态系统之存在,其所有活动均为理性的活动,故此必须在高等教育理论引领下进行。尤其是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不仅本身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且是我国在极其复杂的时空背景下旨在推进现代化强国进程的战略行动,其成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及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成败,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理论研究的必要性及紧迫性亦由此决定。为此,高等教育理论刊物不仅需要有引领高等教育强国理论研究的敏感性,更需要自觉把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理论研究纳入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构建我国高等教育自主知识体系的研究框架中,为不断丰富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理论体系,继而引导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高等教育理论刊物既是开展学术研究与交流的重要平台,更是促进高等教育理论创新和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引领者,必须发挥其对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积极的引导与推动作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是具有龙头地位的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中之重,高等教育理论刊物自觉于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理论体系的构建,这既是高等教育理论刊物的责任担当,亦是高等教育理论刊物自身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

2.基于引领高等教育强国建设需要的高等教育强国理论研究框架

基于引领高等教育强国理论研究及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需要,笔者建构了如图2所示的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研究框架。它包括体现高等教育强国建设顶层设计的价值取向研究,体现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理论领域的重大主题研究,体现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实践需要的具体选题研究,以期对高等教育理论刊物引领高等教育强国理论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图片

图2  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研究框架

下面对该研究框架做简要说明:

其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19年2月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着眼本世纪中叶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为此要求提前15年进入教育强国之列,从而为建设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基础。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并确定了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目标。基于实现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需要及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目标需要,高等教育理论刊物把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研究作为刊物中长期发展的仰望星空的顶层设计,并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这个价值取向研究的宏观视野下,高屋建瓴地引领高等教育强国理论研究,为构建和完善具有中国高等教育自主知识体系学术引领价值及实践指导作用的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理论体系作出贡献。

其二,基于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价值研究的顶层设计,高等教育理论刊物有必要高度关注对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极具支撑性的三大中观层面的重大主题,它们分别是: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研究;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研究;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把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研究优先考虑为重大主题研究领域的原因在于:如前所述,高等教育强国首先是一个高等教育质量取胜的概念,缺失了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支撑,高等教育强国只能停留或悬置于理想和目标的层面。由于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作为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目标所在,故将其研究视为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研究框架下具有置顶的重要性。为了把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落到实处,包括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内的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作为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的保障研究必须紧随其后。缺失了高等教育政府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及高等教育实施者大学内部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再好的目标及再多的资源都无济于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的效率提升,继而影响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目标的达成。此为把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作为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理论重大主题研究领域二的逻辑所在。

其三,由于高等教育理论本身来自高等教育实践,因此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价值必须体现其指导高等教育实践的价值。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理论研究亦然。此即处于微观层面的体现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实践需要的具体选题研究设计的逻辑意义。基于上述中观层面关于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理论研究的三个重大主题,每个重大主题都涉及亟待研究完善的一系列实践选题。如关于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重大主题下包括: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研究,高等教育普及化时期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尤其是博士生创造性能力提升研究,“双一流”高校建设研究,大学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提升及高水平科学技术自立自强研究等。关于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重大主题下包括:政府层面的宏观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研究,大学内部治理及其诸要素现代化研究,“双一流”高校建设的制度供给与资源供给研究,高等教育资源科学配置研究,大学有组织科研及其效率提升研究,高等教育评价研究,高考招生的公平与效率研究等。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重大主题下包括:世界大变局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挑战及其应对研究,人工智能时代高等教育的挑战与应对研究,高等教育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研究,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研究等。具体选题的研究是基于解决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实践进程具体问题的理论研究,既有针对政府对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实施宏观治理层面的政策法规及资源供给研究,也有来自不同类型层次大学办学、治校、育人及科学研究等的研究等,不一一列举。

综上所述,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是需要理性引领的关系国家盛衰成败的伟大事业和战略选择,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尤其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理论研究具有责无旁贷的使命与责任,而负有承载高等教育理论研究成果的高等教育理论刊物,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进程中绝不是旁观者,必须自觉发挥引领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理论研究的重要平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