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理工大学发展规划办公室·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 王宁署名文章: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
发布时间 :2021-06-18      浏览:348

经济日报刊发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宁署名文章

2021-05-20 17:05

  《经济日报》518日刊发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宁署名文章——《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全文如下:   

《经济日报》(20210518日 第09版)

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

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 王宁

在党的百年华诞之际,福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秉承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工作时的重要理念、重大实践,着力在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外向型经济等方面下功夫,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努力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进入新发展阶段,福建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不断优化经济结构,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福建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对“第二故乡”福建深情眷恋、高度重视,多次对福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赋予福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的重大使命。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福建考察指导,提出了“四个更大”新要求,明确要求福建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取得更大进步。

福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秉承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工作时的重要理念、重大实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在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外向型经济等方面下功夫,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努力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福建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当年亲自擘画的“数字福建”发展蓝图,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办好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提升数字政府服务能力,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去年,全省数字经济增加值超过2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45%,力争到2025年数字经济规模突破4万亿元,“数字福建”建设和数字产业集群发展取得更大进步。

这是第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主会场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前的雕塑(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摄)

加快数字产业化。持续放大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平台效应,巩固提升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优势产业,超前布局量子信息、类脑计算、神经芯片、DNA存储等新兴产业,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建设示范区、数字经济体制机制创新先导区。实施数字经济园区提升行动和数字优质创新企业培育行动,打造5个以上规模超千亿元的数字产业集群,培育一批数字经济领域科技小巨人、单项冠军、“专精特新”等创新企业。

加快产业数字化。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数字技术在产业推广中的应用,推进数据赋能研发、生产、流通、服务、消费全价值链。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拓展5G工业应用场景,全面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实施企业“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构建覆盖产业链上下游和跨行业融合的数字化生态体系。

加快数据资源化。组建福建省大数据公司,探索设立东南大数据交易中心,支持开展数据资产管理、数据交易、结算支付等业务,促进数据价值进一步释放。有序稳妥探索企业利用网络搜索、网上消费、网络社交等数据,发展第三方数据服务。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增长点

福建海洋资源丰富,海域面积比陆地面积还大。我们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提出的“海上福州”“海洋强省”等战略,统筹推进陆地和海洋、近海和深远海资源开发,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2020年海洋生产总值超过1万亿元,居全国第3位。未来福建要实现更大发展,必须向海洋要空间、要资源,力争到2025年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8万亿元。

黄岐国家中心渔港( 图源:连江县融媒体中心)

做强做优沿海产业。发挥福建沿海地质条件优势,大力发展地下水封洞库储油,建设区域性油品交易中心和国际航运补给中心。聚焦临海产业现代化,发展海工装备、海洋船舶等产业,拓展沿海产业链条。加快福州国际深水大港和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优化港口集疏运体系,大力推进“丝路海运”建设,打造便捷海上通道网络。

做强做优深海产业。有序开发近海海上风电并逐步向深远海拓展,延伸风电装备制造、安装运维等产业链,推动海上风电与海洋养殖、海上旅游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深海智能养殖渔场,实施深海装备养殖示范工程,建设若干个绿色养殖示范区。探索建设深海基因库,构建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产业基地,培育一批海洋高新企业。

做强做优远海产业。发挥远洋渔业优势,支持“造大船、闯远海”,鼓励发展大洋渔业,拓展过洋性渔业,加强南极磷虾资源开发,促进海外综合性渔业基地、水产养殖基地健康发展。提升水产品加工现代化水平,发展水产品冷链物流,培育一批水产龙头企业和品牌。

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福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加快建设生态福建、清新福建,森林覆盖率连续42年保持全国首位,清洁能源消费比重从2015年的25.3%提高到2019年的29.7%。“十四五”时期,我们将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全面树立绿色发展导向,持续增强绿色发展动能,努力实现生态环境高颜值和经济发展高素质协同并进。

武夷山燕子窠生态茶园( 总台央视记者章猛摄)

培育壮大特色现代农业。坚持科技兴农、绿色兴农,做优做大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闽工作时亲自培育的水产、水果、蔬菜等特色产业,力争到2025年十大乡村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超3万亿元。稳定农产品生产,丰富乡村经济业态,延伸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培育壮大文旅产业。突出红色文化、海丝文化、朱子文化、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等优势,建设蓝色海丝、绿色休闲、红色文化三大生态旅游带,打造福州、厦门、武夷山三大旅游核心区,加快建设全域生态旅游省。以举办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为契机,支持福州三坊七巷、厦门鼓浪屿等建设一流的中国历史文化街区,推动武夷山、福建土楼建设世界级旅游景区,厦门创建世界一流旅游休闲城市,平潭打造国际旅游岛,让福建成为令人向往的旅游胜地。

培育壮大低碳产业。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编制实施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加快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鼓励企业创建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加快纺织、鞋服、食品、建材等产业转型,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等完成国家下达指标。

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拓展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福建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上走在前头”的重要要求,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着力构建大通道、发展大流通、开拓大市场。“十三五”期间,全省进出口规模稳步增长,实际使用外资规模保持全国前列。我们将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加快建设开放强省。

在福建自贸区厦门片区东渡港区,一艘货轮向码头靠拢( 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

发挥多区叠加优势。深入实施“丝路海运”“丝路飞翔”等标志性工程,强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互联互通,高质量建设“海丝”核心区。提升拓展自贸试验区,大力培育跨境电商、离岸贸易等新平台新业态新模式。加快福州新区、厦门经济特区等开放开发。

发挥外经贸大省优势。实施外贸品牌战略,积极开拓亚洲、非洲、拉美等多元市场。创新引资方式,引导外资流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领域,有效填平补齐产业链。用好进博会、“9·8”投洽会等展会平台,吸引优质生产要素集中集聚。

2020年第二十一届投洽会“丝路海运”展馆一角(图源:厦门日报)

发挥台港澳侨优势。实施新一轮闽台产业合作计划,推动电子信息、机械装备等优势产业对接,促进两岸经济深度融合。深化闽港闽澳经贸、金融等领域合作,鼓励闽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大力引进侨资侨智侨力,引导侨胞助力新福建建设。

进入新发展阶段,福建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系统观念,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不断优化经济结构,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福建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