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藤大学一流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与启示
董泽芳等
培养大批具有问题意识、批判思维、创新能力与世界眼光的一流本科人才,既是高校适应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与多元快速的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21世纪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迫切需求。但从2005年钱学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之问,到2018年杨振宁为何我们“培养一流的科学家不太成功”之疑,都说明社会对我国当前高校一流本科人才的培养现状不太满意。在2018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李克强总理特别强调,高校要与时俱进创新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水平。因此,认真反思我国高校在培养一流本科人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合理借鉴国外顶尖高校—常春藤大学一流本科人才培养的经验,不断创新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高一流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势在必行。
一、常春藤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美国常春藤大学联盟包括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达特茅斯学院、布朗大学与康奈尔大学。这些大学一直重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因此在培养杰出人才方面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
世界各国衡量高校培养杰出人才成就的指标主要有诺贝尔奖获奖人数、菲尔兹奖获奖人数、对人类发展具有非凡建树者人数,以及一个直接衡量高校本科生培养质量的指标—罗德奖学金获奖人数。其中罗德奖学金创设于1902年,是世界范围内极负盛名的国际奖学金项目,在全球范围内每年吸引超过12000份申请,但通过率仅为0.7%,被誉为“本科生的诺贝尔奖”。
常春藤大学获得上述奖项的人数,长期位居美国大学联盟第一,也始终位居世界大学之首。首先,从诺贝尔奖、菲尔兹奖获奖人数来看,常春藤大学至今共有476位诺贝尔奖得主1与45位菲尔兹奖得主2。其中哈佛大学有158位诺贝尔奖得主,18位菲尔兹奖得主,以及众多的世界级学术大师、思想家、文学家;耶鲁大学有61位诺贝尔奖得主,5位菲尔兹奖得主,世界航空业巨头波音公司创始者威廉·爱德华·波音与管理过程学派代表人物哈罗德·孔茨也曾求学于此;普林斯顿大学有65位诺贝尔奖得主,15位菲尔兹奖得主,培养了2位美国总统与12位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宾夕法尼亚大学有28位诺贝尔奖得主,1位菲尔兹奖得主,现任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与世界顶级投资家沃伦·巴菲特均出自该校;哥伦比亚大学有96位诺贝尔奖得主,5位菲尔兹奖得主,培养了如罗伯特·蒙代尔、米尔顿·弗里德曼等在西方政治经济界有着非凡建树的巨擘。其次,从罗德奖学金获奖人数来看,自1904至2018年间,常春藤大学培养出的本科生中总计有1014人获得罗德奖学金,其中哈佛大学362人,耶鲁大学245人,普林斯顿大学210人,达特茅斯学院63人,布朗大学55人,康奈尔大学31人,哥伦比亚大学27人,宾夕法尼亚大学21人。
常春藤大学之所以能够培养出大批杰出人才,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尤其与他们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培养主体为了实现特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和一定的培养制度保障下设计的,主要由人才培养的理念、主体、客体、目标、途径、模式与制度等要素构成的具有系统性、目的性、中介性、开放性、多样性与可仿效性等特征的有关人才培养过程的理论模型与操作样式。常春藤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各具特色,如以康奈尔大学为代表的注重生源的“人口学特征差异”与“个体特征差异”的“异质多元招生模式”;以达特茅斯学院为代表的以“高质量、点对点、全过程”为特色的“学术咨询顾问模式”;以哥伦比亚大学为代表的注重“学术承诺与学术守则”,强调“学术规范与诚信教育”的“荣誉准则制度模式”;以宾夕法尼亚大学为代表的“激发问题意识”、“强化批判思维”、“提升表达技巧与创新能力”的“写作项目训练模式”;以普林斯顿大学为代表的“打造共同学习社区”,注重“教育的全程性、参与的全员性、内容的全面性”的“住宿学院模式”;以哈佛大学为代表的通过“小范围,广学科,多形式的研讨会”,“激发学生科研兴趣与问题意识”的“新生研讨会模式”;以布朗大学为代表的“科研项目磨炼与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科研育人模式”;以耶鲁大学为代表的“提升学生多元理解与世界眼光”,开拓“国际化的海外项目”的“海外经历训练模式”等。
二、常春藤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共同特点
常春藤大学在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上既各有特色,也具有一些共性。通过对常春藤大学的考察、对比与分析,可以概括出以下八大共同特点。
第一,强调异质多元的生源结构类型。
生源结构主要包括学生的民族种族结构、文化地域结构、年龄性别结构等。大学的生源结构对人才培养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常春藤大学认为,多元的生源结构可以使学生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有助于学生之间碰撞出不同的思维火花,因此普遍注重多元异质的生源结构。
康奈尔大学在招生网站上明确表示,“我们需要的是高度‘个性化’的学生,学生的多样性与包容性对我们十分重要”,因此在招生时特别注重考察学生的族裔、文化背景甚至宗教偏好等特征。达特茅斯学院的年度报告指出,“多样性是非常重要的资源,它是学生学习体验的坚固基础,也是校园环境的核心元素”。哈佛大学的生源在地理分布与种族分布上具有广泛性,从其2018学年录取的学生情况来看,在地理分布上,新英格兰地区占16.8%,大西洋中部地区占20.9%,南部地区占18.8%,中西部地区占9.4%,中部地区占2.1%,太平洋地区占15.6%,属地区占0.4%,国际区占12.8%,其他地区占3.2%;在种族分布上,白人占47.3%,非裔美国人占15.2%,亚裔美国人占22.9%,西班牙裔或拉丁裔人占12.3%,美洲原住民占1.9%,夏威夷原住民占0.4%4,从而确保了生源结构的异质多元。
第二,激发问题意识的新生研讨形式。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本科生的科学探究意识与知识学习活动应该建立在其能够提出创新且多样的问题之上。常春藤大学为本科新生提供了一个能激发思考、提出质疑的有效学习形式——新生研讨会。这种研讨会具有以下三大特色。
一是小范围。小范围的研讨会确保了较高的师生比,能够使每位新生都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如普林斯顿大学的新生研讨会仅向新生开放且参与人数一般不得超过15人,从而确保了每位新生的发言机会,激发了学生强烈的主体意识,提升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其二是广学科。新生研讨会主题涉及文学、艺术、商业、设计、神学、教育、政府、法律、医学和公共卫生等学科领域。如耶鲁大学每年都会提供如宇宙的隐藏维度、新自由主义和性偏好、古典雅典的审判与现代法律辩论等60场左右的新生研讨会。研讨会强化了本科生的交叉学科意识。其三是多形式。新生研讨会摆脱了传统常规课程与讲座的形式限制,强调本科生与教师基于兴趣的密切互动。如哈佛大学新生研讨会并非以课程讲授的形式开展,而是通过师生共同在研讨会上以文本阅读、彼此发问、相互讨论、主题演讲和撰写论文等形式进行深入探讨和学习,它激发了本科生的科学兴趣与探索欲望,被哈佛学子誉为本科阶段“最难忘的学习经历”。
第三,促进成长发展的学术顾问体系。
剑桥大学贝弗里奇教授认为,“青年的敏感和独创精神,一经与成熟科学家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相结合,就能相得益彰”。学术顾问制度成了本科生与科学家之间有效沟通的桥梁,是学校学生事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术顾问在常春藤大学是指对学生进行学术指导的教师与工作人员,其提供咨询服务的范围十分广泛,一般包括专业咨询、课程咨询、奖学金咨询、海外经验咨询以及职业发展咨询等。
常春藤大学建构学术顾问体系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依据学年建构学术顾问体系。例如,达特茅斯学院依据年级为本科生提供四个阶段的咨询服务。第一阶段是本科一年级,该阶段是探索与发现阶段。入学后每位新生都会被指派一名学术顾问,该顾问引导本科新生从学校提供的1600门课程中选择第一年要修的课程。除针对学生个体指派的学术顾问外,学院同时还提供了面向全体本科新生的本科顾问(UGA)和院长办公室学术顾问(DOSC),以便为新生提供广泛的咨询和建议。第二阶段是本科二年级,该阶段是审视与调整阶段。本科院长办公室、部门管理员、研究助理与高年级学生充当顾问的角色,帮助本科生基于本科一年级的学习体验进行自我审视与调整,从而确定专业课程。第三阶段是本科三年级,该阶段是选择与明确阶段。基于前两年的本科学习,基础学院部门顾问会指导帮助本科生明确与选择自己的专业,并对本科生的研究实践与论文写作等方面提供针对性的支持和指导。第四阶段是本科四年级,该阶段是完善与发展阶段。本科生在专业发展中心(CPD)与高级学术导师(SAMS)的指导帮助下完成学业,同时会在职业与深造之间作出合理选择。二是依据咨询任务建构学术顾问体系。如在普林斯顿大学的“咨询社区模式”中,就组建了由学院院长、学习主管和生活主管组成的咨询团队。学院院长统筹安排,学习主管指导本科生进行课程选择并监督其学业发展情况,生活主管指导本科生进行生活方面的选择,从而为本科生的整个求学过程提供广泛的咨询与服务。
第四,注重思维培养的写作训练模式。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写作是一条认识真理的路”。写作训练对培养与提升本科生发现问题的眼光、辨识问题的意识、批判思维的习惯、归纳总结的能力、有效表达的技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美国国家课程委员会强调,“学生应当学会清晰,准确地表达观点,如果可能的话,还应该注意表达的风格差异和优雅程度”。常春藤大学普遍重视通过创新写作训练来提升本科生的科学思维与写作能力。这种写作训练模式主要有三种:
一是以宾夕法尼亚大学为代表的“写作中心模式”。宾夕法尼亚大学为保障本科生培养质量,于2003年成立了马克斯家庭写作中心(MFWC),该中心每周6天向学生开放,提供创意写作与批判性写作训练项目,除指导个人写作以外,还举办写作研讨会、写作作业辅导会,组织各种社区外展活动。二是以布朗大学为代表的“写作伙伴模式”。布朗大学于1982年制定了写作伙伴计划。写作伙伴一般由教师与高年级学生充任,该计划有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学生向写作伙伴提交至少两份写作初稿,写作伙伴对初稿的立意、内容、论证和语言等作出批注并提出修改意见。第二个环节是学生初稿修改后,由写作伙伴单独与学生见面,进一步修改完善。第三个环节是教授们收到修改完善后的初稿和写作伙伴的批注后,基于草稿与修改记录,给予相应的专业指导。三是以普林斯顿大学为代表的“写作项目模式”。普林斯顿大学在写作项目上特别强调本科生学术探究能力和跨学科论证技巧的培养。为此,他们为本科生提供了四大核心写作项目:为新生提供的主题广泛且内容丰富的写作研讨会项目;为老生提供的一对一免费咨询指导写作项目;为理工科和涉及定量研究领域学生提供的科学与工程写作项目;为所有学生提供的有助于写作能力全面提升的大学写作项目。
第五,基于研究项目的科研育人理念。
爱因斯坦认为,“探索真理比占有真理更为可贵”。本科生不应该仅进行以知识获取与占有为目的简单理论学习,而更应该重视以知识探索与发现为目标的深度理论学习。并且无论学生将来是否会选择科学研究作为职业,科研经历都会对他们的思维方式、探究意识与创新能力大有裨益。常春藤大学坚持“科研育人”的理念,注重为任何年级的任何学生提供研究项目,为学生的兴趣培养、思维训练、方法指导、升学准备等提供全面支持。
这种科研育人培养项目,具有三个突出特点。首先是选择范围广。如哈佛大学设置了三种类别的研究项目供学生进行选择:一是学校科研单位提供的项目,如哈佛大学市场与组织研究项目(PRIMO)、哈佛大学科学与工程研究计划(PRIZE)、哈佛大学夏季人文与艺术研究项目(SHARP)等;二是国家科研院所、协会、研究中心提供的项目,如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科学技术中心实践研究项目、美国数学学会REU暑期研究课程项目、美国宇航局格伦研究中心研究项目等;三是国际科研机构提供的项目,如多学科国际研究培训计划(MIRT)、巴斯德基金会实习项目、德国学术交流服务(DAAD)本科奖学金计划等。其次是职位类型多。如康奈尔大学根据学生能力的差异,提供了三种职位:一是志愿者职位,该职位是本科生了解自身研究兴趣的有效途径,它要求学生在承诺时间段内全程有效参与;二是支持职位,理工科一般在实验室提供基础实验支持服务,人文社会科学一般提供资料检索与编目服务;三是助理职位,助理职位需要协助教师、博士后、研究生或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工作,它通常都会要求学习掌握实验室基础操作技能、统计学与其他研究技术。其三是技能训练全。如布朗大学谢里登教学与学习中心在美国大学协会(AAU)和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HHMI)资助下开设了“问题解决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在项目研究中有针对性地培养与提升学生的批判性阅读、研究、数据分析、写作、问题解决与口头交流六大关键技能。
第六,保障学术规范的荣誉准则制度。
荣誉准则是指与学生学术诚信以及非诚信行为相关的一系列以文字形式呈现的政策规范。牛顿认为,“应该把荣誉当作最高的人格标志”。常春藤大学为维护大学学术生态、规避学术失信行为的发生,都注重通过学生自我约束、承诺宣誓、荣誉嘉奖与失信惩戒等手段来规范本科生的学术行为。
常春藤大学的荣誉准则制度主要有三种类型。其一是自我规范型。如宾夕法尼亚大学以宾大手册作为本科生荣誉准则制度的有效载体,在手册中,将学术不端分为作弊、剽窃、伪造、一稿多投、篡改成绩、助人作弊和非正当竞争至少七个方面。本科生入校后需要认真学习、全面对照手册,规范自己的学术诚信行为。其二是宣誓承诺型。如哥伦比亚大学学术委员会学术诚信工作组在2013年通过学生倡议,创建了学术承诺与学术守则,要求学生在考试测试、重要庆典、大型集会与日常生活中宣誓承诺上述条款,并在行动中规范自身的学术行为。其三是嘉奖惩戒型。如普林斯顿大学为了确保学生从课堂学习到论文写作及其他相关学术活动的诚信要求,专门制定了学术诚信小册子,其中对引用规则、剽窃示例、纪律程序、相互协作等14个方面的诚信行为条款作了细致的规定。每年在本科生中评选“诚信荣誉奖”来嘉奖遵守荣誉准则的学生,对违反荣誉准则要求的学生施以一定的处罚。
第七,突出“三全”教育的住宿学院模式。
住宿学院作为本科生课堂学习之外的社会组织形式,既是学生生活的主要环境,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场所。常春藤大学都非常注重以住宿学院为基地促进本科生全面发展。所谓“三全”教育就是教育的全程性、参与的全员性与内容的全面性。
教育的全程性是指本科生在住宿学院院长和辅导员的帮助下,能够获得贯穿整个本科学习生涯全过程的教育与生活体验。例如,普林斯顿大学建立了巴特勒学院、马希学院、惠特曼学院、威尔逊学院、洛克菲勒学院与福布斯学院六所住宿学院,作为对本科生进行全过程教育的学生社区。参与的全员性是指学院通过学生专业辅助人员和在高年级中选择的一批素质好、专业精、能力强、善沟通的学生作为“住宿同伴领导者”,在住宿学院内组织、引导本科生的研讨聚会、学术沙龙等活动,并对本科生社交生活提供服务。如布朗大学提供了由49个宿舍组成的住宿社区,并特地培训了150名学生专业辅助工作人员和大量的“住宿同伴领导者”,以保证本科生全员教育的有效开展。内容的全面性是指教师在教学时间之外经常到住宿学院内,与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学术交流与生活交往。如耶鲁大学新生入学后,就被随机分配到14所住宿学院中,住宿学院为每个不同背景、兴趣的学生提供比较全面的学习交流机会,使他们都能够获得在课堂内无法获得的知识与体验。
第八,拓展国际视野的海外经历训练。
提供海外历练机会、拓展国际视野、了解国际前沿,是增加知识储备、促进文化理解、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有效手段。常春藤大学认为海外历练是本科生专业学习以外的一种重要的补充教育形式,因而特别注重为每个学生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海外历练机会。这种海外历练机会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一是海外大学课程。它指本科生在海外大学进行课程学习所得学分能够获得自己大学的认可。如耶鲁大学面向无违纪行为本科生提供由海外学期委员会批准的境外留学项目,本科生在海外大学学习一般为两个学期,在此期间经过海外学期委员会认定后,可以获得耶鲁大学的全额学分和部分经济援助。通常情况下,本科生在境外学习最多可获得9门课程的学分。
二是海外定向研究。它指常春藤大学与海外科研院所、国际科学研究机构进行广泛合作,这些顶尖的国际研究机构为这些大学的本科生提供定向研究项目。如国际研究机构在2018 年就为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本科生提供了225个研究项目,同时给予一定的经济资助。
三是海外实习实践。它指新入学的本科生在海外参与当地家庭生活,并在当地从事社区服务工作,从中获得更多的国外生活体验与跨文化技能。如普林斯顿大学国际实习计划(IIP)从2009年起,针对新生开设了一项为期九个月的免费实践项目—诺沃格拉茨桥年度计划。
三、常春藤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合理借鉴常春藤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对于改革我国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加快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注重生源结构,改革招生模式。
虽然常春藤大学在招录学生时注重SAT/ACT成绩,但更关注生源类型的异质多元。而我国高校在录取本科生时过分强调考试成绩,不太重视生源结构的异质性,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多元文化与背景的碰撞与沟通,不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为此,必须改革传统的招生模式,录取学生时一方面要考虑学生的民族、性别、年龄等人口学特质的多元性,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学生的个人禀赋、兴趣志向、性格特征等个人特质的差异性,从而有利于新生群体的多元匹配、文化互补与整体优化。
第二,强化学生主体,健全研讨制度。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大学教育中,更要强调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常春藤大学通过新生研讨会激发本科生的问题意识与创新思维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近年来,我国高校也开始重视本科新生研讨会制度的建设,但仍存在重教师轻学生、重专业轻拓展、重灌输轻互动等问题。健全我国的新生研讨会制度,首先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研讨会中,学生应充当质疑、问难、探索与试验的角色,教师则应发挥好激发、引导、支持与点评作用。其次要避免将新生研讨会开成“入学教育会”与“专业介绍会”,使研讨内容具备知识的前沿性、学科的交叉性、内容的广泛性与方法的多元性。最后要不断创新和丰富研讨的形式,如举办报告会、座谈会、讨论会、辩论会,以及讲习沙龙、研讨工作坊等形式,以广泛吸引学生并调动其积极性。
第三,推行“小水滴灌”式指导,建设顾问体系。
常春藤大学之所以能够培养出大量的一流人才,与其学术顾问体系的“高质量、点对点、全过程”的“小水滴灌”式的指导密不可分。而我国高校对学生的咨询指导工作,一般由辅导员承担,而且多偏向于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辅导,缺少对课程选择、专业发展方面的专业指导。有些高校也有专业咨询指导,但多采用“一对多”的“大水漫灌”方式,效果不佳。因此,应借鉴常春藤大学的经验,从以下三方面来建立与完善学术顾问体系。一是建立“高质量”的咨询团队。除专职辅导员外,还应配备一定数量的学术咨询专家队伍。二是完善“点对点”的咨询形式。咨询专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现状与需求,然后进行“一对一”的“小水滴灌”式的指导。三是推行“全过程”的咨询模式。也就是让学生在其学习与生活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接受咨询,真正做到“时时有指导,处处有帮助”。
第四,创新训练模式,加强写作训练。
我国目前在小学有“写话课”,初中有“作文课”,高中有“写作课”,但到了大学阶段,最应该提升写作能力的时候,却没有任何写作训练。虽然近年来有些高校已经开始重视写作课程,但仍存在训练内容陈旧、教学形式单一、过分强调技巧等弊端。借鉴常春藤大学的经验,我们应高度重视写作训练模式的构建。首先应重视专业写作支持与指导实体机构的建设。建议以学院为单位建设专业写作训练中心,学校在师资配备、课程开发、教学支持、场地保障等方面给予支持。其次应重视写作训练的组织建设。除专业指导教师充任“写作伙伴”外,还应允许和鼓励具有一定写作特长的高年级学生和专业作家加入“写作伙伴”行列。最后应重视差异化写作培养项目的建设。针对学生在专业、禀赋、志趣等方面的差异,采用诸如激发创意型、技巧帮扶型、学业发展型与就业指导型等不同类型的写作培养项目进行差异化训练。
第五,改变重讲轻研育人模式,重视科研育人。
理念是行为的先导,有新的育人理念,才能创造新的育人模式。常春藤大学之所以能培养出大批创新人才,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牢固确立了科研育人理念。我国高校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在本科生培养上存在重教学轻研究、重讲授轻实践、重循序轻破规等弊端。因此,借鉴常春藤大学的经验,我国一流本科人才培养必须大力推进科研育人的理念,着手改变传统的育人方式。一是鼓励本科生在熟悉学科基本原理与基础操作规范后,根据自己的科研能力与兴趣爱好尽早参与科研。二是让全体学生都有参与科研的机会。因为科研本身是一种复合性的训练,无论学生将来从事何种职业,早期的科研训练都有利于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与不断创新的意识。三是要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与帮助下,从交叉学科领域、新兴学科领域与前沿学科领域中进行研究内容的探索与选择。四是鼓励学校和学院加大与国际(国家)科研单位、学会、组织、学术基金会、全球性研究中心的深度合作,全方位为本科生提供科研选择机会。
第六,规范学术行为,强调自我约束。
近年来,我国高校学术不端的案例屡见报端,从本科开始,重视学术诚信教育、规范学术行为已迫在眉睫。借鉴常春藤大学的荣誉准则制度,我国高校应大力推行学生自治的荣誉宣誓与荣誉承诺制度。从新生入校起就学习荣誉准则,在写作课程、新生研讨会、住宿学院等各种教育场景中反复进行教育引导,做到让诚信融入每个学生的血液。同时在考核阶段、重大节日、集会庆典与日常生活的情境中反复强化学生荣誉宣誓与承诺,以达到学术诚信“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另外,应对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中的规范与要求进行准确界定,对科研中的重复研究、模仿研究、编造数据与失范合作等行为进行明确规范,对作弊、剽窃、伪造、一稿多投与虚假署名等行为严加惩处。
第七,打造共学社区,加强“三全”育人。
近年来我国高校也开始注重把住宿学院作为“三育人”的重要场所,但仍然存在重硬件轻软件、重一时轻全程、重局部轻整体等问题。借鉴常春藤大学建设共同学习社区的经验,我们应在“三全”教育即“教育的全程性、参与的全员性、内容的全面性”上狠下功夫。为此,一是拓展住宿学院的边界,让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紧密融合,真正实现对学生的全过程培养。二是拓宽教育主体,在高年级中选聘一批素质好、专业精、能力强、善沟通的学生作为“住宿同伴领导者”,使学生在其指导下开展多种内容的学习与实践活动,做到全员培养。三是丰富教育内容,住宿学院除了为学生提供学科知识的指导与帮助,还要为学生搭建更多的知识学习平台,培养学生兴趣爱好。
第八,加强海外交流,拓展国际视野。
伴随改革开放与全球化的进程,我国高校加强学生海外交流的意识与行动明显增强,但仍然存在理解的片面性和交流的局限性,以及组织形式单一、交流内容重复、资源保障不足等问题。借鉴常春藤大学注重海外项目建设的经验,我们应在以下几方面着力:一是不断创造更加多样的组织形式,如国际研学旅行、海外社区体验等;二是不断拓展学生海外的体验内容,如参加海外企业实习、海外机构实践、海外社区服务与海外组织顶岗等;三是不断挖掘与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更加主动地争取与海外研究院所联合开展课题研究,努力争取国际学术基金会、国际公益团体在课题与经费等方面的支持。
(资料来源:《高等教育研究》2019年第10期)